首页 | 廉政论坛 | 勤廉风采 | 警钟长鸣 | 廉政文化 | 他山之石 | 政策法规 | 基层荟萃 
当前位置: 首页--勤廉风采--勤廉典型--正文
   
两代人的治沙路
2017-08-08 09:41
[字号: ]

      【锁黄沙 筑绿屏·胡杨精神】

  踩着马刺杆密布的沙地走进腾格里沙漠南缘的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春风正拂动着林中的枝叶。在起伏的沙丘上,梭梭、沙枣、柠条、拐枣、榆树、花棒肩并肩地挺立着,就像六条刚强的汉子。

  2月14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吃完开水泡馍的场长郭万刚,招呼着贺忠祥、石银山、罗兴全、程生学、王志鹏出发了。虽然离植树还有差不多一月的时间,但他们要到林场走走,看看自己管护的林区里有没有火患,是不是窜进了溜出圈棚的牲畜。出门时,大家都拿上了铁锨,顺便要看看沙地的墒情。

  这6个人就是矢志不渝治沙造林,拼上性命也要把八步沙这个风沙肆虐的荒滩变成绿洲的六老汉的儿子和女婿。

  两代人的治沙坚守,在茫茫风沙线上,树起一座绿色的丰碑。

  六老汉 挣断肝肠缚黄龙

  八步沙,一个7.5万亩的荒沙滩,曾经,在古浪东北,将东边的大靖和西边的土门两个乡镇阻隔开来。让“要想挖银子,就走土门子”的人望而却步。害人的风沙不仅吞噬田园、埋没庄稼,就连铁路、省道也深受其害。

  风沙中站起铮铮铁汉。1981年,曾在土门镇担任过村组干部的六老汉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张润源,在天命之年承包治理沙患,他们立下愚公移山志,在八步沙,打响防沙治沙的战斗。

  那是何等艰难的岁月啊。贺忠祥深情地回忆说,那时候,他亲眼看到父亲他们吃的是玉米面、洋芋蛋,能逮着一个兔子,开水锅里煮熟,洒上点盐滴上点醋就是好吃的。老父亲和伙伴们,一年四季住在地窝子里,夏天蚊子叮咬,冬天在脸盆里煨几块烟煤取暖。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六老汉用铁锨、 头、架子车等最简单的劳动工具,在八步沙平沙、整地、挖穴、栽树。郭朝明对大伙说,就是挣断肝肠,豁上老命,也要治住沙害,为后人们创出一番事业。

  汗水滋润的脚印,是生机勃发的沃土。绿色,先是一点一点,接着是一片一片,如星火燎原般在八步沙蔓延开来。六老汉,用18年时间,在八步沙植树千万株,治沙4万多亩,使不毛之地焕发盎然生机,让亘古荒漠变成一片绿洲。

  后代们 浸透心血美山川

  岁月不老愚公心,时代激励壮士情。今天,六老汉中的郭朝明、石满、贺发林已经长眠于他们染绿的土地。张润源、罗元奎、程海也已年届八旬。但是,他们的拼搏精神,却铁打铜铸般地镶嵌进后代们的灵魂。

  石银山,一个健壮的汉子,父亲去世时他才23岁。25年来,他一刻也忘不掉父亲弥留之际说的话:我不管你以后吃上吃不上,你一定要把我们几十年栽下的树看住!每隔一两天,他都要到林场去看护树木。16公里的来回,每天要步行两趟。石银山说,就是为了对得起父亲,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两头不见日地劳累,一天挣6块钱也心甘情愿。要知道,那时他一家7口人全靠这点钱生活。

  为了家乡的天蓝地绿,六老汉的后代们,作出了超越前辈的成绩。

  郭万刚告诉记者,近年来,林场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武威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的机遇,依靠长期治沙造林积累的技术和经验,承包生态治理工程,靠治沙造林挣钱,用挣来的钱治沙造林。投入资金300多万元,进行了金色大道古浪段绿化;自筹资金600万元,修建了40公里治沙公路;投入资金70万元,对省道308线20公里路进行了通道绿化……从古浪黑岗沙到甘肃内蒙古省界千里沙漠大林带,防沙治沙的战役在哪里打响,哪里就有他们早出晚归的身影。

  100公里的战场,40多年的奋斗,30万亩的林木,还有林场上千万元的奉献。这,就是八步沙林场的建设者用心血和汗水书写的绿色壮歌。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大连市西岗区纪委监察局      技术支持:大连倚天软件股份有限公司